甲状腺囊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理上网来丨盲目提档,大拆大建,乡村振兴莫 [复制链接]

1#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各地取得了很多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苗头性问题,需要我们加以注意解决。

(1)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割裂、对立

把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对立、割裂起来的认识,根源于对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误读。

实际上,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既减缓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压力,同时也给农民创造了更多收入增长的机会。

当然,城镇化进程中的“拉力机制”,确实会产生乡村人口减少的情况,但这是正常现象,不必过分夸大和担心。而造成土地闲置现象的根本症结在于乡村自身发展能力和治理能力不足。

据统计,我国城市居民在人均收入、消费支出上都比农村居民高得多,而我国的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也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4倍多。

因此,在我国农业从业人口比重仍高达27.7%的情况下,必须依靠工业化和更加开放包容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一步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使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

(2)盲目“提挡加速”

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借机大拆大建,提出“半年大变化,一年大见效”的口号和要求。

还有的地方,急于短期内完成长期规划目标,在没有进行财*承受能力风险评估的情况下,就通过“PPP”模式、银行融资等方式大规模举债。

目前,乡村振兴整体上依然处于启动阶段,但区域间乡村振兴高标准相互攀比之风已经出现,在一些地方,乡村振兴俨然成为区域*绩“赛跑”的驱动器和新标杆。

更有甚者,一些基层*府纷纷打出“西部领先”“国内一流”“国内示范区”等名头,并借此展开项目争夺大战,比规模大、比投资多、比标准高。

必须看到,这种盲目攀比,一方面会造成有限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也会使乡村逐渐失去吸引城市居民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独有特色。

(3)产业同构化严重

目前,各地乡村振兴过程中,在产业选择上主要有两种不良倾向/p>

一种是过度追求规模偏好。

如为了追求景观效应,动辄规划10万亩、20万亩以上甚至更大规模的单一产品生产基地,并要求集中连片;一些村镇在没有认真调查研究的前提下,盲目开展大型项目,最终农户因缺乏实践基础和理论指导而损失惨重。

还有一种是盲目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有些地方并不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区域禀赋条件,却盲目追求“全域旅游”,要求在村庄改造升级中全面布局旅游、康养、民宿等项目。

这些不良倾向,将导致产业同构化矛盾加剧,当市场达到饱和,隐藏的市场风险就会被触发。

(4)不加限制地引入社会资本

合理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乡村发展,既有助于激活乡村闲置资源,又能赋予乡村发展活力。

但是,目前一些地方却打着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加快乡村振兴的旗号,把引入社会资本变成一种无条件和无限制的行为,不设任何门槛,不但给予高额补贴和扶持*策,甚至不惜要求农民退出宅基地以吸引社会资本进村。

很多企业进入农村后,并不从事粮食生产,而是将农田“非粮化”“非农化”,改建成养殖场、花木基地、农家乐、私人会所等,甚至打擦边球,以租代征开发工商项目。

不可忽视的是,中国小农经济历史悠久,目前依然是支撑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要让广大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者和主要受益者,因此,必须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保障农民权利、防止小农利益被挤占作为底线。

(5)冷热不均,“锦上添花”过多

能否科学理性地进行试点选择,正确处理好试点与推广的关系,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效。目前,各地正处于推进乡村振兴试点的重要时期,一些地方往往率先选择在那些区位优势显著、具备更好发展条件、有良好基础的乡村进行试点,而那些交通不便、产业萎缩、迫切需要外部支持的乡村发展却被后置。

这种明显的试点选择性偏向,往往会造成以巨大的投入打造出不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的“经验”的问题,挤占了有限的资源,使其他区位条件差、急需要素支持的地区发展滞后的现状难以改善。

这种“锦上添花”的行为无助于缩小区域间的不平衡,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扩大发达和欠发达乡村间的差距,加重乡村之间协调发展的难度和障碍。

作者:朱进芳转化编辑:李檬马清伟策划

张德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